許多農民或通路,說起為什麼投入有機的動機,滿常見的狀況都是因為自身或家人身體出了狀況,因而發現無毒有機食物的重要而投入,位於花蓮的東豐米廠也是因此投入有機種植。
民國八十四年時,花蓮改良場開始在當地推動有機種植時,東豐的老闆與一起打拼的產銷班就已經跟著投入,初期臺灣人對於有機食品的觀念還不盛行,推動銷售上非常困難,後來接觸了慈心認證,因緣際會下而開始步上坦途。
不得不說現在臺灣農業從事者,能每年有安穩保障收入者,還是屬於幸運者,有機種植作物的產量常只有慣行農法的一半,甚或不到,成本高加上現在很難找到農業從事者,收割採收都有時限,必須在短時間內全部處理完畢,在人口外移嚴重的鄉村地方,人力不足是雪上加霜的問題,看到還有人願意陸續投入有機或無毒種植,我覺得都應該給予掌聲鼓勵。
現在東豐不只種有機米,甚至種起大豆、小麥,與稻米輪替耕種,這在當地都是屬於創舉,在臺灣也很少見,而更有趣的是,他們種的小麥還發展出了釀造"臺灣小麥啤酒的DIY體驗"。
整個DIY過程大概要兩個多小時,得有耐性在一個充滿加入小麥味道的空間裏....。
首先,把紗布整個浸在鍋裏,放入小麥後,底部開火加熱....,因為好幾桌的人一起煮著小麥,那味道聞久了...還真是...不太習慣。使用的是臺中赤色二號小麥,由臺中改良場所培育。
放入溫度計保持溫度在65-68度之間,超過溫度就要關火,等溫度降下來再開火,得顧在鍋旁,這過程叫作"糖化",
夥伴無聊到拿起溫度計表演假吞的戲碼,還以為在吞火呢,哈哈哈哈!
根據農委會統計,臺灣一年食用的小麥有130萬公頃,但自己種植的本土小麥卻只有900公噸的產量,自給率低於0.1%,東豐也希望透過自己種植的過程,把臺灣的小麥產能給種回來,挺有雄心的歐!
有機小麥種植過程跟種植其他有機作物都一樣艱辛,沒有農藥、除草劑,害蟲就會隨時到田裏大飽口福,收成量其實也很低。
糖化過程是為了利用麥芽中的酵素來進行蛋白質與澱粉酶的分解,這過程得煮上約一小時。之後,進行"糖化休止",把過濾袋中的麥汁擠出,這麥渣可以拿來煮紅豆、綠豆、仙草等,很可口呢。
將鍋中的麥汁加入砂糖、啤酒花,再加溫至沸騰,煮上一小時。這裏使用的啤酒花是少產量的蛇麻花。
一小時後,另起一鍋放入鹽巴與冰塊,鹽巴是為減緩冰塊溶解的速度。
將小麥汁整鍋放在冰塊中降溫。再將小麥汁、酵母菌液一起倒入發酵瓶中。
再依序放入礦泉水。
將發酵瓶蓋上蓋子,插入矽膠管,另一端接入裝水的寶特瓶中進行二氧化碳排出,也讓氧氣能進入發酵瓶,讓酵母能在瓶中進行有氧呼吸,然後努力繁殖。
這後續的釀造過程得等上一個月,才能拿到成品。現場還會幫大家拍照,未來的瓶身上就會有你照片印成的酒標,是專屬你的啤酒呢!平時這種DIY體驗是一人一鍋,這次一大群人來,兩人一鍋,一人可以分到幾瓶。
##2016年6月30號以前,四人成行即可體驗小麥工藝釀造,1個人$850元(含運費),若享用東豐割稻飯包共$950。##(割稻飯真值得品嘗呢)?
下圖,是我要特別介紹的東豐特產--割稻飯,這種屬於早期農夫在種田時,為解決三餐的簡單料理,現在成了美食顯學。
再來拍拍打開後的內容,雖然都是我們平時吃得到的材料烹調而成,但每一樣都很美味,白飯用的是東豐的有機米,口感跟香氣自然不用說,我後面還有自己煮的東豐米可以給大家參考,
便當裏的滷五花肉真是太好吃了,入味又軟嫩,南瓜入口即化,最最最特別的是下方有一塊手工蔭瓜,跟外面我們買的罐頭蔭瓜口感差異甚大,不死鹹還帶著淡淡甜味,超下飯。反正,大家幾乎都把便當給吃得底朝天了就是。
來東豐,當然要帶點東豐的伴手禮回家阿,分為大小包裝,禮盒式的方便送禮。
這是小包裝的米,小手提袋還可以用來裝便當盒。
我一直是有機米的愛用者,煮過吃過有機米的人,很難再接受一般白米的口感,我回家後就急著把米煮來品嘗看看,
煮的時候,我在米裏加了一點橄欖油,避免黏鍋,過程中,廚房充滿清新的米香氣,就像小時候聞到媽媽煮的飯一樣氣息,單一純粹。
下圖,這是成品,其實當天煮好,我迫不及待的也來不及弄啥菜,灑點香鬆,還配著去馬太鞍欣綠農園買的豆腐乳,拿雙筷子就吃起來了,真是太美味了。
白飯,一直只是來稀釋菜的配角,但如果你吃到好吃的有機米,那時配角就成了主角,你有啥菜都不太重要,
且你可以一口氣扒上兩碗都不厭倦,看看這一顆顆飽滿的白米,渾圓有緻,水分飽滿,讓人充滿食慾。
各位飯桶們,看了心動嗎?^^
東豐米廠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71-3號,電話:03-8880181
想了解更多東豐的故事,或是要買東豐米,或是預約小麥啤酒體驗,請上網址:http://www.dongf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