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時間 2017/1/17,晚]
吃完Mighty Quinn's Barbeque麥笛昆後立刻轉戰步行只有2~3mins距離的三日月茶空間
好幾次看到店家的網路食記都被照片中漂亮到捨不得吃的和菓子燒得體無完膚 觀望很久終於成行啦!
曾在日本吃過道地的和菓子 甜到皺眉但看到造型精緻的和菓子還是會想吃 我果然是外貌協會的會員XD
比起店家的招牌 店前緣廊下瞬間從臺北跳到京都的氛圍更吸睛
不管白天或黑夜坐在廊下乘涼聊天加上熱茶和茶點...這畫面光想像就覺得愜意!可惜當晚冷颼颼 抖~~~
看粉絲團照片似乎日籍老闆很鼓勵訪客穿和服來這品茶吃和菓子感受日本風情
才踏進店內就看到滿滿日式風味的和室 榻榻米看起來好舒服好好躺喔~~~
聽說這空間超搶手!玻璃拉門關上就是間獨立包廂 天氣好推開另2邊的拉門就能坐到店前的緣廊下
桌面下擺著木炭像是暖桌的矮方幾、火爐上的鐵茶壺和斗櫃都很有歷史感 該不會都是骨董吧 驚!
當天搶到這間 超lucky?⊙ω⊙? 但沒辦法跪坐只能盤坐到最後變斜躺 整個超沒氣質XD
店內每樣擺設很有古味 整組古早的火爐、鐵壺、掛鈎 如果冬天圍在旁邊一定很暖和
曾看過電視節目介紹鯉魚狀掛勾稱作「自在鉤」利用鈎繩間的磨擦力改變鍋壺跟爐火的距離藉此調整火力
靠摩擦力就能撐住這麼重的鐵壺?即使知道原理還是覺得很神奇!
斗櫃上還擺了老闆自己的花藝創作 搭配週遭的古味很有意境~~~
踏進店內就像進到不同空間 靜謐、沉穩、內斂的氛圍就像茶道給人的印象
如果喜歡茶道也能把整組的茶葉和工具買回家嘗試 抹茶控的同事嚷著說要買茶筅回家自己刷抹茶(笑)
燈光下彷若工藝品般的茶筅是由竹筒精細切割製成的竹刷 用來刷攪茶湯使茶末和水均勻混合並生成茶沫
google茶筅源自北宋隨著茶飲文化東傳至日本 經過茶藝師不斷改良變成現今日本茶道的重要工具
穗和立本分別代表不同根數(數穗=72根/百本立=100根) 根數不同沖出來的抹茶濃薄會略有不同
google鐵壺因煮水升溫快且保溫效果好(能長時間保持在90-100℃) 能將老茶的濃郁味道充分浸泡出來
想衝三日月就是為了眼前精緻漂亮的和菓子 每次看到粉絲團的成品照都驚呼連連好美!好可愛!
沒想到店家農曆年前趕著製作禮盒所以當天單賣已經完售...只能含淚看著禮盒的和菓子扼腕沒早點來orz
(↑↑↑照片取自粉絲團↑↑↑)
嗚...這麼多漂亮的和菓子居然1顆都吃不到 看來想吃得先電話預定比較保險
店內和菓子其實稱『上生菓子』 以白豆為基礎食材搭配不同內餡 由師傅手工或捏或剪塑出不同造型
看很多食記都寫說造型雅緻之外更是入口即化 吼~沒吃到真的很哀怨T^T
吃不到和菓子就改喝茶吧!忘了是焙茶還是蜜香烏龍 整套泡茶工具居然連茶海都有!
金黃透亮的茶入口香甜不澀很順口 好喝
接下來2杯抹茶(倉壽/榮綠)見識到真正的日本茶道 小小1杯茶可是蘊含了師傅"點茶"的真功夫
師傅在茶粉中倒入熱水(注湯)後用茶筅攪了幾下隨即快速刷動(擊拂) 速度和勁道不輸電動打泡機
靜止後抹茶表面浮了層光滑的泡沫 要不是看到師傅的手技不然還以為是奶泡!
入口先是奶泡般細緻綿密的泡沫接著才是抹茶本身的茶香&茶味 微微苦韻但入喉後又有那麼點回甘
單喝1杯大概就只喝得出這樣但2杯相比較才發現抹茶的味道其實差很多
右邊(倉壽)的苦韻溫和 左邊(榮綠)的苦味較濃醇 怕苦的我喜歡倉壽多一點
寫文時對做了功課才知道點茶最早源自北宋 文人雅士除了自飲還會鬥茶 之後傳至日本保留傳承至今
抹茶黑糖布丁 略為紮實的口感更偏奶酪 單吃原味是抹茶淡淡苦韻和濃醇茶味 很成熟的大人味(笑)
?
雖然沒吃到上生菓子但用3碗綠油油的抹茶結束當晚的續攤也還算滿足
真心推薦如果喜歡抹茶一定來這試試 用正統茶道技巧沖泡出來的抹茶喝起來真的很不一樣!
老闆還會不定期舉辦付費課程 花個下午體驗點茶和製作上生菓子的入門技巧應該會很有趣
[延伸閱讀] [Food][臺北士林] 豪邁的美式BBQ~Might Quinn?s Barbeque麥笛昆(天母店)
[餐廳資訊]
電話 02-28760995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36號
營業時間 10:30~21:30
粉絲團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mikazukiwaga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