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粿是以在來米為主原料,經(jīng)適度的糊化分裝後,倒入碗內(nèi)再調(diào)味,而後蒸熟放涼即可食用的傳統(tǒng)米製品,口味可依個人喜好,分甜、鹹二類。
也因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臺灣碗粿有所謂的北純粹、南彭湃。
北部的碗粿以客家粿(又稱客家水粄)較多,常見的配料有蘿蔔乾、豆干、韭菜、紅蔥末、蒜末、及蝦米等,將其切碎炒香後,直接舖在碗粿上面,底下是純白的粿體。
南部碗粿是先把肉燥加到米漿裡炊煮,還會加上香菇、蛋黃、蝦米、豬肉塊等豐富材料,粿體色澤較深,油香有味。
▲在新竹所看到的碗粿,大多是客家水粄,顯少有看到較正統(tǒng)的南部碗粿。
這攤位於玄峰體育用品前的老媽臺南碗粿,原本是在竹北市場擺攤,但因為兒子體恤母親擺攤的辛勞,所以叫母親來自己開設(shè)的體育用品店前擺攤,除了可以就近照顧之外,收攤時可直接將小攤車推進體育用品店放置,比起在市場擺攤,收攤、整理真的是輕鬆許多
▲老媽臺南碗粿所販售的餐點都是當天早晨現(xiàn)做,所以用手摸,還能感覺到殘存的’’溫度’’,商品樣式不多,僅有鹹碗粿$35、甜碗粿$40和油飯$30這三樣而已。
因檸檬本身不愛甜食,所以只買了鹹碗粿和油飯來品嚐。
油飯裏頭摻入了’’些許’’的瘦肉和香菇,配料的份量非常少,不是每一口都能吃到配料的那種。
油飯口感略為偏硬,咀嚼時帶有淡淡的醬油甜味和糯米香氣,但整體而言味道和香氣是明顯不足的,且瘦肉部分也過於乾柴。
讓檸檬試過一次,回訪再買油飯的機率幾乎等於零。
鹹碗粿購買時,老闆會詢問是否要加菜脯?
加菜脯是不需要另外收錢的,只是老闆考量到有些顧客不吃菜脯,所以在販售時,才會一一詢問客人。
醬油膏部分,可當下叫老闆直接加入,或著拿分裝好的醬油包。
?碗粿上的基本配料有:肉燥、鹹蛋黃、被分切的小香菇。
▲鹹蛋黃部分,檸檬原以為店家給的是半顆,沒想到撈起來看才知道,是連半顆都不到的切片鹹蛋黃。
但因為一碗僅賣35元,大多數(shù)消費者也不太會為了這切片鹹蛋黃而計較
▲碗粿口感軟Q,入口時不需太費力咀嚼,配上肉燥、菜脯和鹹中帶甜的油膏,可說是簡單又美味
肉燥可說是以瘦肉為主原料,所以害怕吃肥肉的朋友,這點大可放心,肉燥裏頭還摻入油蔥,吃的時候會有微微的油蔥香氣,但味道不重就是了。
整體而言,檸檬還滿喜歡這樣簡單的味道,保留著純白的粿體,讓口腔在咀嚼時,還能感受到在來米自然的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