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钱包打开什么样

Nancy Lee
窩客好文

Nancy Lee

文章類別:美食-食記心得

縣市地區:花蓮縣 > 壽豐鄉

造訪商家: 小灶房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中正路52巷13號
作者本次評價:
5.00
美味度
5.00
服務品質
5.00
裝潢氣氛
5.00
CP值
5.00

走出志學火車站,迎面就是俗稱「志學街」的中正路。這條緊鄰國立東華大學的街道,雖位處偏僻,不比市區的應有盡有,但因應著當地居民及大學師生們的生活所需,除了兩家超市和三間修車店,放目望去,便是林立著各式餐飲店,可見「吃飯皇帝大」,滿足口腹之慾從來都是人生一大要事。

小灶房,一家位於志學街小巷裡的平房,經營著家庭式餐廳,總於傍晚亮起門前昏黃的小燈,點亮原木打造的招牌,也照亮了幽暗的巷子。這看似平凡無奇的小小平房,一直被我譽為志學街上的金牌餐廳。

那是味道與健康兼備的金牌餐廳。

本人嘴巴非常刁鑽,對食物要求之高,常令同學側目,但其實所謂的「要求高」也不過「新鮮天然」四字。

新鮮的食材、天然的調味,沒有一般餐廳講求快速的油炸烹調,只有最樸實的燉煮料理——這就是小灶房的味道。

小灶房的餐點選擇並不多,從一般家常的肉絲炒蔬菜、香菇燉雞、清燉牛肉煲,到富特色的義式肉醬、花雕煮雞、蟹黃豆腐煲,甚至還有川菜過橋豆腐、夫妻肺片、茴香辣肉。這些平凡中但見驚喜的料理,令人回味再三。而那些拐進這毫不起眼的小巷、並熟門熟路地推開小灶房大門的人,無一不是回頭客。

我從一開始的普通食客,到後來從同學們的口耳相傳中,得知小灶房有預訂私房合菜的服務,我立即找了幾個同學一起跟大廚訂合菜。

因此機緣,我與大廚有了初步的接觸,也因此了解到他的學廚背景,原來他師承新竹的川菜「老灶房」。

我馬上問他︰「你會做水煮魚嗎﹖」

水煮魚乃四川名菜,我在香港吃過,在雲南吃過,也在四川吃過,卻未曾在臺灣品嚐過。

我嗜辣如命,不喝水也得吃辣。是以,當大廚回答︰「會。」我登時心花怒放,食指大動。

我常言︰美食如美人美事,都是值得耐心等候的。

所以,我從寒假前夕等到開學,等到大廚忙好他在臺北的事務後,等到他回到小灶房繼續掌廚,等到他終於有空幫我做水煮魚了——我那興奮之情,可想而知。

期待久久,在大廚上菜的那刻,我即不禁驚呼︰「好漂亮!好認真!」

顏色,是我最熟悉卻也久違了的紅彤彤,而所謂的認真,便是完完整整的一條魚料理。除了在四川吃過也如眼下這樣完整的水煮魚,香港和雲南都是把魚切塊了,丟下鍋跟辣椒一起煮罷了,很不正宗。

我挾起鋪在魚皮上的豆酥,輕嚐一口,先來個味覺準備,然後撥開豆酥、蔥蒜、花椒等佐料,挾起魚肉往嘴裡送——當下,滿心的驚喜。

水煮魚當然是辣的,但經大廚巧手料理,這道水煮魚辣而不嗆,吞嚥那瞬,舌根竟嚐到一份鮮甜。這樣的辣,辣得非常順口,如水果酒一樣,雖有酒精之辛澀,但不比一般啤酒有又澀又嗆的餘韻。這齒頰留辣,卻毫不嗆喉,縱使我可以吃得更辣,又一向以吃到嘴巴著火為樂,可在品嚐這道水煮魚時,我卻覺得如此辣度,足矣。

這是活的辣,跟嘴巴著火的那種死辣相比,這更讓人品味出了何謂吃辣的高級享受。

果然,小灶房不會令我失望。

我懷著感恩的心情,獨自品味這道美食。完食那刻,我甚至對這道料理起了膜拜的念頭。

當真,非筆墨可形容的佳餚。

想想,這真是我所吃過最認真又最美味的水煮魚了,先不說在香港和雲南吃到的極不正宗,四川應該算是很正宗的了,但味道尚可之外,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不知會否吃到地溝油的戰戰兢兢,當時完全無法愜意去享受美食。

而我常與老闆娘聊天,知道她和老闆都在清晨往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也親眼看過他們是如何把關食水的品質——老闆和老闆娘日日至山上,以十來個大水桶盛載山泉水回小灶房,看他們連食水都如此嚴謹了,那麼對於油品和食材的把關,更是毋庸置疑了。

人在異鄉,一切都很不容易,光是吃飯就是門大學問了,年輕人或許不太講究養生,只求香脆可口,可那一時之快,卻造成了健康負擔,這是如何都劃不來的交易。

我常強調︰吃,永遠是人生擺在最前頭的事情,吃得好、吃得對了,不僅滿足了味蕾,也養出了健康。

人一旦沒了健康,一切徒然。

小灶房的料理,養生之外,味道又佳,我認為他們真是做出了專業。

任何的專業都是一份成就。

料理上佳,價格佛心,這是小灶房對學生們最貼心、也最貼身的照顧。

雖然我在畢業後離開了花蓮,但每當我回顧以往的大學歲月,在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悲喜笑淚之中,總有小灶房門前那盞昏黃的小燈鑲嵌心田,攜著光明的溫度,映照著、也烘暖著那些或喜或悲的記憶。

無論晴雨,都有小灶房裡的好滋味陪伴著我,這份舌尖上的幸福,是我這生最美好、也最美味的回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