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布洛灣遊憩區與山月村之名,趁著到白楊步道,就順便走了一趟。
布洛灣分成上下臺地,遊憩區在下,山月村在上,
開車先到遊憩區,這裡停車場位子多,停車方便。
從停車場進入後,第一棟是布洛灣管理站,
這裡有簡報室定時播放影片讓遊客欣賞。
?
遊客中心前面的草皮好平整,大樹下有桌椅可乘涼,
簡單的景色卻美得動人。
?
?一旁還有舂米石雕,猜猜會是哪一族?
?
?有個工藝展示館,當然要進去看看。
?
看到這服飾,猜出來了嗎?
女生的服飾以白色為底,上面有些代表祖靈眼睛的菱形圖案,
腰間綁上毛線編成的腰帶,揹著藤籃。
男生披肩條紋則與賽德克族和泰雅族類似,腰間帶著獵刀。
他們是太魯閣族人。
其實太魯閣族原來是賽德克族的一支,他們的語言幾乎相通,
正名的時候他們堅持要用太魯閣族,才會和賽德克族有名稱上的差別。
一旁的杵臼和泰雅族的杵臼也一樣。
?
?這個佈置和我之前在東澳泰雅族村落看到的類似,連三塊石頭也一樣,
不過這個寬敞很多,是客廳,也是煮食的地方,
用具就放在上面,除了方便拿取,也可烘乾。
這裡也有藤籃、臼和獵刀。
?
這空間展示的是織布工藝,
女生一定要會織布,就是tminun,泰雅族也用這字。
這時就想起織布歌,我因為指導比賽,所以也學會了。
?
這裡看起來展示的是餐具。
其實他們傳統的房子不大,客廳、廚房、臥室全都在一個空間裡。
?
那籃子頗大,應該也是黃藤做的。
旁邊掛了好多獸骨,表示這家的男主人很會狩獵,非常英勇。
?
?看完展示,往裡面的建築走,但未開放,
這就是去年才開放的山月吊橋入口,
往燕子口的下燕子口步道入口也在這邊,但因為施工暫不開放。
?
?往回走,就到展示館二樓,沒開放室內,但走廊上有些圖文展示。
這個是在描述太魯閣族的傳統婚禮。
太魯閣族是父系社會,一夫一妻制,婚前不可有越軌行為。
女生一定要會織布,傳統族人還會紋面,現在已經很少人會紋面了。
?
太魯閣的語言文字,和其他的母語一樣,
現在也都發展出用英文字母拼音的方式來記錄與傳承。
不過有些音在我們常用的中文裡沒有,
還是需要族人口傳較精準。
?
太魯閣族信仰祖靈(utux)約制規範,
有嚴格的社會道德準則,若犯了禁忌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
太魯閣族最常見的樂器是木琴,只有re、mi、sol、la四個音。
另有口簧琴和獵首笛,一般不太常見到。
?
?旁邊一般是不太常見到紀念品販賣部,也有賣簡單幾樣食物。
下樓後我在遊客中心看了一部有關太魯閣族嫁娶的故事影片。
?
接著就到停車場邊的環流丘公園步道走走。
?
?步道不長,很快就來到展望臺,可以俯瞰立霧溪與中橫公路。
?
當時就已經可以看到山月吊橋。
?
?這橋高高在上,離溪谷頗高。
?
?走完下臺地,要到上臺地看看山月村,
因為停車位不多,所以非住客與用餐客人不能開車上去。
沒關係,就爬個坡吧。
?
一到門口廣場就看到歡迎詞 "biyax su 您好嗎",
印象中應該是"embiyax su?"。
?
?一排木雕人一起跳舞。
?
?門口有太魯閣族抗日英雄哈魯閣?那威(Haruq Nawi)雕像,
在1896-1914年的18年對日抗戰中,有重要的領導地位。
?
?門前廣場可通花園,有櫻花、梅花。
?
?花園盡頭可眺望下臺地。
?
回到山月村門口,發現有質樸的木雕,
除了族人,最常看到的可能是山豬。
?
?進門後是個餐廳,看起來是個自助式餐廳。
?
?山月村做了不少漂流木藝術裝置,還蠻有趣味的。
?
?住宿區是木屋,不提供參觀,所以我只在餐廳後面看。
?
?住宿區的中間有漂亮的草皮,很適合辦活動,
若是在上面露營應該也不錯。
?
?一邊有田代氏澤蘭,看到不少蝴蝶。
拍到了三隻紫斑蝶,細看發現斑點不同。
上面這隻看起來亂亂點,似乎是端紫斑蝶。
?
這隻看起來也亂亂點,應該也是端紫斑蝶。
?
這隻沿著邊緣有兩排白點,似乎是小紫斑蝶。
?
?要離開時發現門口有個鍋在燒竹子,似乎是吃竹筒飯剝開後的竹子。
走回下臺地,就開車北返。
?
回程在崇德休憩區欣賞了一下清水斷崖。
?
海岸邊的定置漁場。
?
那一年夏天清晨就是在這海邊劃獨木舟,
教練還特地交代要繞過定置漁場。
?
花蓮處處是美景,一直是國人的渡假勝地,
以前我難得跑一趟,現在有了蘇花改方便多了。
自從去年疫情以來無法出國,去年暑假和今年寒假我也各去了一趟,
真是打破我以往多年才到花蓮一趟的記錄,
我想未來會再去的機會應該蠻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