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時之聚(fb粉絲團):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一段45號,電話:?04 728 4869,營業時間:10:00-18:00
接連介紹了十二家彰化的老味道,這篇也是老,但卻是老建築;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去年一部名叫「名建築で晝食を」,這家一次被三棟名建築彰化縣美術館.彰化武德殿.節孝祠包圍的日式老房,就有那麼一點點味道。下次在彰化吃累了,不妨來這坐一坐,感受日式時代的氛圍,也不失為了解彰化的一個方法。
?
三時之聚前身好像叫樂樂食堂,位於彰化縣美術館和彰化武德殿後方,嚴格來說算是武德殿的後院建築,加上旁邊的節孝祠,視野上被這三棟名建物包圍其中,地理位置十分特別,而這也是我會發現這間餐廳的前因;當然路過,被以武德殿為首的三棟建物吸引,於是拍了照後走上前。
從彰化火車站走過來,穿過個人很喜歡的永樂街後,大約是15分鐘左右穿過八卦上的牌樓後,便能看見2014落成的「彰化縣立美術館」。2011年9月10日,原名「彰化藝術中心」正式動土,2013年此建築興建時因藝術中心名與中央政府原意有所牴觸,故更名為「彰化縣立美術館」。主體外觀由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地下2層、地上8層,總建築面積約8,400平方公尺(2,500坪),室內空間由呂政道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彰美館建築採樹枝狀的鋼構斜柱結構,由八卦山竹林意象及傳統窗櫺發想;整體建物獲得2013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公共建設類金質獎第二名
武德館是1929年興建,當時為大日本武德會所有,次年10月18日完工。戰後,武德殿改作忠烈祠時,每年僅3月29日青年節及9月3日軍人節公祭開放。供奉中華民族始祖、中華民國革命烈士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九十八位先烈的牌位,配合旁邊的參天大樹看著就滿滿的日式風格,和一旁的彰化美術館一新一舊,竟也營創出彰化獨樹一格的文化特色。
整體日式建築結構比例及裝飾簡潔,主建材為檜木,建築包括演武場及後側附屬建築面積1679.6平方公尺,建坪390平方公尺,後方附屬更衣室與庭園,道場下設擴音甕和彈簧墊以使音效擴大且安全。
道場內空間頗為寬敞,就彰化人的說法,後來因為承包、標商有過很大的糾紛,而後一直閒置,現在的模樣是2018年再度整修。
武德殿旁右側的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準允立祠,隔年完工,是臺灣現存唯一單座獨立的崇祀節女孝婦的祠堂(臺南孔廟有附設的節孝祠),建築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古蹟。二次大戰後,曾於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進行修復,整體外觀來看,算是保護維修的蠻好的。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彰化白沙書院院長蔡德芳與拔貢生林清源便探訪臺灣中部節婦事蹟,共得120人,皆由彰化縣儒學教諭報準旌表。後來光緒十二年(1886年)白沙書院院長丁壽泉與訓導劉鳳翔、廩生吳德功、主事吳鴻藻等人等人再探得160位節婦事蹟,之後在隔年經臺灣府知府程起鶚、彰化知縣李嘉棠奏請禮部後準允立祠,編入官方祀典,而在蔡德芳、吳德功等人倡建下,民間負擔經費而興建的節孝祠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完工。
往裡走便會發現這棟隱藏在武德殿、節孝祠、彰化縣美術館三棟分別建在清朝、日據時代、現代三棟名建物裡的木造房子,查了一下當初應該是屬於武德殿,因此原建築的建造時間應該和武德殿的1929年相去不遠。
木屋前、武德殿後至今仍可清楚的看見完整的庭園,還有幾棟紅磚老房子,視野的盡頭便是節孝祠的後院。
?
三時之聚好像是2022年才開始營業,提倡環保、健康、友善飲?。
內部的用餐空間比外觀感覺還要大,白天主要以自然的太陽光為照明,也符合環境的概念,看著灑落的陽地照在木質地板倒也別有一番閒情逸致。
翻了翻menu感覺是以彰化農作物為主的料理食堂,田野勤學是綠色農糧的推廣者,就三時之聚的fb看來,店裡常常會販售由田野勤學提供的彰化蔬果。甜點方面則是看當年冰櫃有什麼就點什麼。
非常喜歡像這樣的日式建築,讓人有一種時空錯亂、定格思維的悠閒,一本好書或是隨意滑著手機,都可以是一趟彰化美食之旅的最佳中繼,即便專程來也不至於失望,可惜每次來彰化口袋中都塞滿了名單,興許找天找個機會來試試這的餐點。
布丁略偏古早味,很細很綿甜度適中。
拿鐵也還算順口,但也有可能是環境加了不少分(笑)。
最後的乳酪蘋果派略有一點意思,上面的乳酪對於我這個乳酪控來說勉強算是中規中矩,但夾上底層的蘋果派有了鮮明的對比,再輕啜一口拿鐵,仍讓人感到愉悅,純就畫面來說,也許做點簡單的擺盤或是裝飾會加點分。
三時之聚(fb粉絲團):彰化縣彰化市公園路一段45號,電話:?04 728 4869,營業時間:10:00-18:00
更多彰化 (13)
歡迎加入臺灣美食地圖,分享你的臺灣美食
?
更多以臺北捷運美食分類的食記(5000篇+)
喜歡小虎的食記嗎?有fb的朋友請按讚加入「小虎食夢網」、跟我們一起隨時討論分享各地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