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钱包打开什么样

Big Fish
窩客好文

Big Fish

文章類別:旅遊-國內旅遊

縣市地區:臺北市 > 北投區

這幾年我一直在學習原住民文化,除了網路資源,也會去看表演或參觀文化館。

在新北投的北投公園旁邊有個凱達格蘭文化館,

除了來看表演、參觀,也曾在這裡研習。

?

門口地上的馬賽克拼貼,有些傳統,有些創意。

?

門口有木雕和阿美族人像迎賓,會固定換展,展品也就會隨著更換喔。

?

一旁的牛也很原住民。

?

西側是紀念品店,販賣不少有原住民特色的物品,以服飾最多。

?

常設展在二、三樓,想多了解臺灣原住民,就上樓看看。

臺灣的原住民從以前的九族,慢慢的增加到了16族。

之前覺得16族好多,有點複雜,這幾年下來也就都搞清楚了。

其實也沒那麼複雜,多出來的七個族以前是被併到別的族裡,

後來發現有自己的語言、文化、服飾,與被併入的族不同,所以就分出來了。

?

"原住民"一詞也是慢慢改變而來,

從清朝的生番、熟番,到日治時期的高砂族,後來變成山胞,

最後才來到現在使用的原住民。

其實因為政府認定的關係,臺灣還有一些原住民未被列入,

基本上要有自己族的語言、文化、服飾等與其他族群不同,

並有一定數量族人署名,經行政院核定,才能成立。

?

人類學家研究南島民族,發現臺灣原住民也是屬於南島民族,

甚至有學者推論臺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

但因為南島民族分布很廣,學界都還一直在研究,沒有定論。

?

隧道式的展間,兩側有各族的介紹,也擺放了一些文物。

?

阿美族是臺灣原住民族最多人的一族,主要分布在花東地區,

一般我們都稱為Amis,但其實稱做Pangcah(邦查)比較正確。

阿美族的服飾顏色亮麗,他們喜歡唱歌跳舞,有不少傑出的運動員和歌手。

母系社會是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部落裡的社會組織會依年齡來分級,有不同的任務和工作,服飾也不太一樣。

?

排灣族是第二大族群,主要分布在屏東和臺東。

他們的木雕、琉璃珠、陶壺、石板屋都很有特色。

傳統服飾相當繁複華麗,製作起來費時費工。

音樂很有韻味,但不太好唱,出色的排灣族歌手也不少。

他們的社會有階級制度,有些圖案只有頭目和貴族才可以使用。

?

泰雅族因為賽德克族和太魯閣族分出去,所以成了第三大族。

泰雅族的發源地在臺中,漸漸地往北移動,

苗栗、新竹、桃園、新北、宜蘭都有泰雅族部落。

?

布農族主要分布在南投,花蓮和臺東也有一些族人。

他們喜歡一起唱歌,有豐富的合音,與其他族群風格不同。

在國際上以八部合音聞名,也就是祈禱小米豐收歌。

?

這器具叫作魚筌,是用來捕魚的竹籠,許多族群都會使用這器具抓魚,

它的開口大、末端小,魚兒入籠後就無法出去。

?

卑南族主要分布於臺東,歌手張惠妹、紀曉君、陳建年都是卑南族,

他們有戴花環的特色,服飾則是用十字繡法繡出繁複的圖案。

上個月才請老師來演講過,他們最重要的祭典就是年底的年祭喔。

?

魯凱族主要分布在高雄和屏東,他們像是排灣族的親戚,也有階級制度,

兩族有些部落居住地區相近,有些甚至是相鄰。

魯凱族最有名的就是巴冷公主和百步蛇的故事,述說故事的歌曲也相當優美好聽。

排灣族和魯凱族視百步蛇為祖先,展現在服飾上的菱形紋就代表百步蛇。

而百合花是魯凱族的族花,男女若要配戴都要經過隆重的儀式。

?

這是用月桃葉編成的月桃盒,之前也曾看過用月桃葉鞘編成背包或蓆墊,還蠻漂亮的。

月桃葉有個清香的味道,可以包粽子、米食或其他食物來煮,香蕉葉也很好用。

?

杵臼常見於各族搗米使用,邵族甚至用不同長短地杵敲地而成杵音(歌),

成為一種表演方式。

?

鄒族主要分布在阿里山,他們的歌曲也蠻好聽的,

可惜我至今都還沒去過阿里山地區,好想去喔。

?

賽夏族人數不多,分布在新竹和苗栗兩縣交界的山區,

因為此區域也是泰雅族的居住地,所以有混居的狀況,部分習俗也受影響。

賽夏族最有名的就是矮靈的傳說,每次舉辦矮靈祭都相當小心謹慎,

與阿美族的歡樂豐年祭很不相同。

?

矮靈祭時都會背著這臀鈴。

?

藤編盒子也是原住民常見的物品,通常是用黃藤做的。

?

雅美族又稱為達悟族,他們有複雜的吃魚藝術,其中的飛魚是大家最熟悉的。

捕魚就劃拼板舟出海,而拼板舟也要自己做,所使用的木材都有講究,

對他們來說,拼板舟是很神聖的,所以到蘭嶼可不能隨便亂碰。

?

邵族在日月潭,以前以為是鄒族,2001年才獨立出來,

人口不到千人,是原住民中第三少的族群。

?

背簍有很多種樣子,許多族都有編織的背簍。

這個喇叭型雙肩式背簍,應該也是黃藤編的,推斷是賽夏族特有。

?

噶瑪蘭族原居於宜蘭,後來被漢人趕到花蓮,與撒奇萊雅族躲避日本人攻擊,

受到阿美族人幫助與掩護,之前一直併在阿美族中,直到2002年才正名。

?

撒奇萊雅族分布在花蓮,為了躲避日本人攻擊,受到阿美族人幫助與掩護,

直到2007年才正名,人口數也很少。

服飾主要是黃色與紅色,最有名的是火神祭。

?

賽德克族是從泰雅族分出來的族群,兩族有些傳統文化是一樣的。

賽德克族主要分布在臺中和南投,大眾較知道的就是電影賽德克?巴萊的故事。

?

太魯閣族原本應該是賽德克族中的其中一支,這一支的族人遷移到花蓮,

正名時堅持用太魯閣族,所以後來就有賽德克族和太魯閣兩族了。

?

另外有兩族沒介紹到,是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人數都相當少。

以前他們被認為是鄒族,現在證明他們語言不同,是獨立的族群,

不過他們的服飾蠻類似的,也有可辨別的特色就是了。

?

服飾細節其實也蠻多的,這篇就先簡單看過吧。

左邊是太魯閣族服飾,右邊是賽德克族服飾。

他們的語言、文化相似度高達90%,但服飾很不一樣。

?

左邊是拉阿魯哇族,右邊是卡那卡那富族。

如果看過鄒族服飾,就會發現看起來很像。

?

魯凱族服飾跟排灣族的也蠻像的。

?

左邊是阿美族,右邊是噶瑪蘭族。

其他的族因為要比賽,我大約知道怎麼分辨和穿著,

不過其實不同年齡的人穿得不太一樣,這部分有點複雜。

?

傳統服飾和紋飾的特色各族有各族的特色,也是無法用三言兩語就能交代的。

?

卑南族的警示鈴,要用另一隻手拿棒子敲。

這是之前看過的展覽,最近有重新佈展,現在若去參觀,跟我看到的會不太一樣。

?

我也有到六樓親子閱覽室去看看書,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

看完常設展,到地下一樓看看特展,有原住民來擺攤賣農產品和特色紀念品。

?

這面牆上有原住民特色植物,也蠻不錯的。

我不是原住民,不過小時候家裡也會用月桃和龍葵。

?

有一位排灣青年小耳廚男來現場示範做南瓜燉飯,他也做起司蛋糕在賣,

我有買來吃,蠻不錯的。

咖啡則是屏東泰武鄉的咖啡,走精緻路線,一包可不便宜呢。

?

原住民這些年來受到極大的重視,原民部落也積極發展特色與觀光,

讓大眾多認識,積極正向的文化交流,蠻好的。

如果你也喜歡原住民文化,可以到凱達格蘭文化館逛逛,免費參觀喔。

?

凱達格蘭文化館臉書粉絲頁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電話:(02)2898-6500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公休)

?

創作者介紹
Big Fish

BigFish自由自在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