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家附近有一間專做家常麵的館子,他們的麵條恐怕是我今生僅見最寬版的,那入口的彈性與嚼勁,彷彿在口齒記憶中鮮明。日後雖不乏吃家常麵,卻總覺得缺少那麼一點點。今日來到八德路四段的「王家麵館」,企圖尋訪那份記憶。
到的時候有點嚇到,蛤?都下午一點多了,客人還這樣多?還有外國人耶!門口煮麵的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狀。
店內沒有太華麗的裝潢,卻是最熟悉的鄰家麵館模樣,感覺吸麵條時可以大大聲,不必太在乎形象。
牆上掛滿了各家媒體曾經的採訪報導剪報,可見也是人氣美食,難怪過了中午還這麼多人。也是,剛剛進門時有看到入選臺北國際牛肉麵節代表店家的大紅錦旗。
↓不使用免洗餐具和免洗筷就對了!第一次見過筷子是用盒子裝著。
↓坐定先點小菜,每盤30元。
花生看起來顆粒飽滿,顏色不深,咬一口,咦?比想像中稍微硬一點的口感,竟是跟一般麵館軟軟的花生不一樣,忍不住一顆接一顆。口裡是淡淡的五香,更多是花生本身的甜味,第一碟小菜就有打中我。
↓小小的方塊豆干,經過焦糖化處理,入口淡淡的甜蜜,而且比印象中這種豆干稍軟一些卻不失嚼勁,咀嚼間更有著多層次的滷汁香氣。我其實很不愛豆干的人,但這碟又打中我了。
↓這蘭花干,出乎意料的不油膩,更是出乎意料的清淡,滷得太特別了,不當配菜的話,可以單吃當零嘴都不膩,有點脆脆的煞嘴。
↓我們點了一份紅油抄手,$50,送上來,咦?一口小餛飩上灑的是花生粉耶!
我還以為微甜的花生粉是為了中和抄手的辣味,卻原來不是,因為屬於麻辣口感的辣油並沒有非常辣,是那種讓人很舒服的適中的辣,花生粉提出了豐富的味覺層次,和一點點顆粒的口感。這種辣油我真的好喜歡啊!
人家常說,皮薄餡多,可是這小餛飩的皮並沒有很薄,適中的厚度、滑嫩有彈性的麵皮反而能給肉餡加分──最讓我驚奇的是咬入口的肉,跟我們平常在外面吃到的豬肉很不一樣,彷彿時光倒流,是那種小時候天然的、單純的肉味!
王家麵館的老闆當然姓王,趁他不忙哦時後趕緊發問,原來用的是溫體豬,沒有經過冷凍的,難怪滋味是如此不同。老闆說,如今食安問題令人憂心,因此他堅持店中所用的食材必須新鮮,花生和花生粉不能含有黃麴毒素,食物不用味精調味,就是要讓顧客吃得安心。
↓來碗肉燥乾麵,麵上漂亮的鮮綠,是高冷高麗菜,又甜又脆。
果然,肉燥的味道明顯比外頭常常吃到的清淡了許多,很像家裡自己健康少鹽煮的,更多的是豬肉本身的甜味。
↓來了來了,就是要吃這種麵條,純手工搟的,單純的麵粉製品,絕不放防腐劑,只加了少許的鹽巴,吃起來滑潤彈牙有韌性。對對對,就是我懷念的家常麵的滋味!
我老實說,日本拉麵在臺灣流行了那麼多年,可是我本身怎麼吃,都覺得好鹹好鹹,感覺普林值破表;而且用的都是細麵,哪裡有家常麵的咬勁?吃慣了日本拉麵的,味覺養重了,來吃這個,可能會覺得太淡吧?
↓來到王家麵館,一定要點一碗招牌的大滷麵。(小100,大110)
大滷麵,在中國大陸北方原叫「打滷麵」,1949年傳到臺灣後,可能因為音誤,才成了我們常在麵店招牌看見的「大滷麵」。打滷麵講究的是「打滷」,所謂打滷,就是將各種配料一一料理過後,煮成一鍋然後勾芡成滷汁淋在熟麵上。至於滷汁,做法多樣,在京津冀一帶,一般用金針、木耳和肉片一起熗鍋加水煮,勾入水澱粉、鹽,也可飛入雞蛋。眼前的大滷麵,可說是非常道地的北方做法了。
同樣的,這碗大滷麵裡也放了大大的肉片和高冷高麗菜,芡汁滑順,湯頭清爽香醇,還有筍片增加口感,非常非常合我的脾胃,那麼大碗麵,很快吃完了,超級飽足。我在想,比起曾經吃過的大滷麵,這算是相當清淡的,有些甚至用的是酸辣的湯底。但若以強調健康為前提,清淡是絕對必要的。如今大部分餐廳為符合大眾口味,多偏重鹹,對常外食的人無疑會造成負擔,不可不慎。
↓但如果真的覺得味道不夠,店內也貼心的準備了各種調味料,以及兩種不同的獨門辣油。我是壓根沒想到去用,本來一進門有看到酸菜,想說待會來試試,結果也忘記了。
噢,吃了抄手、肉燥乾麵和大滷麵,麵館最知名的牛肉麵是無論如何吃不下了,只好來幾片牛肉嚐嚐味道。
哇!濃厚的牛味!這就對了!我已經好久沒吃到這樣過癮的牛肉,跟老媽以前滷的牛肉超像,就算擺冷了,味道只有更濃醇,跟熱熱吃時又是不同風味,同樣好吃到令口腔發酸。
問了才知道,老闆祖籍福州,跟我媽同鄉耶!後來因住在馬祖前線,跟當時鄰居的士官長學了一手北方麵食料理,我們今天才有幸嚐到這樣道地的北方味。
已經下午了,麵館開始準備晚上的營業。
↓下次我想吃這種豆干。
↓好香啊!
價目表上還有番茄麵、榨菜肉絲麵……等,都很有興趣,但實在太飽了。真的好久好久沒有回味到這樣小時候曾經的味蕾記憶,我想,這可算是一種「鄉愁」吧?單純的食物,懷念的味道,帶我回到沒有化學添加物的時候,有機會到京華城看電影時一定順道再來。
王家麵館
臺北市八德路四段253號
電話:27681820
營業時間:每日11: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