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是同學超大力推薦的特色火鍋店,這間最吸引我的地方主要就是他的建築了,整棟和我愛的實踐建築一樣是清水模建築??上伺?,最外面這個大拱剛好就是「八」字形。
內部牆面也是,過去臺灣因為工法不成熟,沒什麼人敢用在建築內部,容易讓人誤以為還沒有完工。所謂清水,即是結構完成後就不再做表面處理,所以結構面就是表面,工法重視技術與細節,清水混凝土一般都被視為技術的表徵,一般的建築業者很難做得到。
清水模牆本身有吸水的特性,也會有排水的能力,下雨的時候會潮溼,出太陽的時候水分就會蒸發。夠厚的時候,就可以在下雨天保持外溼內乾的狀況,因為要完全滲透很難~
其實這間火鍋店當初為了呈現純正日式清水模風格,找來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臺灣學生毛森江設計,成為臺中第一間清水模建築的餐廳。
而這間店的窗外也不全然是水泥或都市的樣貌,外頭整面的植物牆,看起來清新舒適。
會呼吸的清水混泥土牆面,配上釋放氧氣的綠意盎然植物牆,占地250坪的建築空間,展現了都市和諧共生的意象。
這時間因為剛好是平日的下午,所以二樓沒有開放用餐,不過一樓卻也已經是幾乎滿場的狀態了,即使離峰時間生意依舊非常的好。
很多砸重金裝潢的火鍋店都是一大鍋大家一起煮的,但這間是單人一鍋,但也不能真的算是涮涮鍋,因為鍋底有好幾種,包括日式柴魚湯底、東北酸菜白肉、韓式泡菜、孜然風味、養身麻辣、素食養身...等等,甚至連壽喜燒都有。
使用的鍋子也和一般涮涮鍋店很不同,非常的有懷舊美感在XD
點完餐後會送上一人一杯麥茶,不過這麥茶相當的甜,所以我只有嚐一小口就無視它。
我點的是別名「沒有湯的火鍋」的壽喜燒,所以會有兩壺放在這邊,大壺的是壽喜燒醬汁,而小壺的則是蒸餾水以供太鹹時添加稀釋。
無論點何種餐都會有野菜缽、主餐肉、米飯主食、土雞蛋(素鍋沒有)、醋冰沙以及飲品麥茶,不過不同鍋種的野菜缽內容物也會有些許不同,上面這個是點日式湯底的野菜缽。
這則是我點壽喜燒的野菜缽,應該多少看得出一點差異,因為一般來講壽喜燒是不煮海鮮類的素材的,所以當我看見裡面有魚板、蟹肉棒時是有點訝異的XD
其實這野菜缽的分量很不少,表面上這些以外,底下是用高麗菜及青江菜裝滿的,不像很多餐廳都是餐具長的高,但內部容量能裝的卻沒真的很深。
雖然壽喜燒正確吃法似乎是要先用洋蔥下去煮,才放入其他食材,但我不敢吃洋蔥所以交給超愛吃洋蔥的同學了。而她和我一樣挑食,卻剛好我們吃的東西很不一樣,所以就交換了不少野菜缽裡的食材,她不敢吃生雞蛋也是交給了點超需要生雞蛋的壽喜燒的我
麵飯煮食我們挑的都是寬麵,另外還有地瓜飯以及冬粉可以做選擇~
肉類大多的鍋種都是僅能挑一種肉,而壽喜燒可以挑選兩種,其實這也是我點壽喜燒的原因之一。每種鍋種能選擇的肉種也不一樣,像酸菜白肉僅能吃大麥五花豚肉一種,日式湯底有6選1,而壽喜燒也有與日式湯底不同種類的6選2。
結果我們都是挑沙朗牛肉,而且我是6選2的那兩種都挑沙朗牛(還好不像有些店規定不準重複)
沙朗牛肉捲捲捲~ 剛送上來的時候看肉的樣貌我本來覺得應該不會太好吃,因為已經看慣了那種大理石般綿密分布的油花,相較之下這感覺似乎就會比較澀、比較硬,不過我錯了...
這肉吃起來口感超好的,相當富有彈性與嚼勁,卻不至於到難咬斷的程度,味道鮮甜濃郁的牛血味,一整個很得我喜愛。等到後期肉整個解凍軟下來時拍,發現樣子也比剛拿出來時美味許多,不過吃起來一樣都很好吃~ 所以食量很小的同學的最後2/5盤肉也交給了我,也就是說我吃了2又2/5盤沙朗牛肉。
其實這間店最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主要就是建築設計,加上價位上不貴(鍋種價位250~420元之間,單點另算),對口味與分量倒是完全期待也沒有。吃完之後覺得味道和分量也都很不錯,吃的飽,且挑食的我也覺得吃完有種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