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旬趁著補休假在附近走走,
這才發現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已經開始營運,我也太久沒走到這邊了!
補休假那天是星期一沒開館,我等到週末再去一次。
比較正式的入口在榮華路二段,有兩個自動門。
進門後大柱子邊有個機器,可以依照指示看電影簡介,
可以選擇喜歡的劇照,把自己的臉合成上去。
門邊有個銅塑作品,是1978年點影圖書館成立時,
王童導演受行政院新聞局委託設計的精神堡壘,稱做影心 The Heart of Film,
呈現了電影從製作、拍攝、放映的流程,象徵電影藝術凝聚眾人的心血。
一樓大廳還蠻寬敞的,可以擺些展品。
角落有劉振祥戀戀風塵劇照攝影展,大家認得出這張照片裡是誰嗎?
有劉振祥的簡介和劇照,還有一間布置得像暗房一樣。
木板牆面看起來好像以前用的隔間板,而角落的小電視也是以前的電視啊!
另一個展覽是"再新電影出發的時候:臺灣新電影四十年回顧",
看到一些雖老舊但還熟悉的東西。
這桌子是可以坐下來寫叛逆故事的地方,寫完可以放到木架上,
除了文件夾上的六篇不能帶走,其他下方如果有喜歡的可以帶走。
自己寫的如果有人喜歡,也可以帶走。
旁邊展覽了"少年的我"李宗盛手稿,這首歌正式發表時叫做"少年的小畢",
由小野作詞,李宗盛作曲,禹黎朔主唱。
原來寫出無數好歌的李宗盛就這樣寫曲子的啊!
我在網路找到連結,有興趣的人可以點出去聽聽看。
隔了一週我再去,沒想到這兩個展覽已經撤換了。
一樓有光影食趣餐廳,環境不錯,有提供中、西式餐點、甜點、飲料,
套餐最貴300元,飲料120元以下,價格蠻合理的。
角落有時光選品紀念品店,都可以逛逛,看看有沒有喜歡的產品。
一樓也有售票處,賣的是二樓大影格、小影格播放影片的票,
要播的影片可以先在網路查詢。
要上二樓可以走樓梯或搭電梯,
樓梯貼了從1967~1992年來的電影和出品公司。
二樓有個空間也做了展場,佈置得像教室一樣,
後面有個彈珠臺可以打,我等到沒人時也去打了一下,哈哈))
旁邊有個廁所比較特別,是男女混用的,一樓就沒有這樣。
桌面上有好多讓人懷念的東西,
還貼了一些電影介紹,應該都是跟學校有關的吧。
這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剛好有一幕在我們練合唱的地方拍,
那天我們就去做了臨時演員。
二樓主要展場有點隱密,要從右邊這片牆最左邊的門進去。
進門口直視過去是個開放空間,左邊黑色的牆後面其實也有展示間。
古早的35mm電影放映機
古早的Mitchell 35mm攝影機
這臺是BELL&HOWELL黑白印片機,
介紹說黑白片量產時期至少印製100萬呎以上的拷貝。
旁邊的櫥窗展示,有臺語也有國語,這些我都不知道。
我最早有印象的電影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的故事)和皇天后土。
5000瓦鎢絲燈泡與燈架
最後面是影片修復室的展示,有好多膠卷。
以前用膠卷來記錄影像,現在已經改變記錄方式,都使用電子數位化了。
膠卷保存的溫度和溼度不適當,就造成影片損害。
以前的膠卷影像如果損毀,就看不到當時拍的影片了。
這是膠卷修復工作檯和工具。
展間也有提到電視和廣播,裡面則是按照年份做的重要電影記事錄。
電影是1899年來到臺灣的,一直持續蓬勃發展到今日。
二樓除了展覽室,就是大影格和小影格所在位置,
兩間放映室都是全臺唯一同時擁有
35mm放映系統、高對比RGB雷射放映機和杜比全景聲的非商業院線放映場館,
大影格有201個座位,小影格有52個,放映的節目可以先上網查詢。
從二樓往下俯瞰,樓梯也可通地下室,有停車場喔。
第三次去的時候,發現可愛的貓,原來是準備換展覽了。
第三次就是為了免費進入三樓的圖書館而來的。
平時需要是會員才能進入圖書館,如果購票看電影或是買一日漫遊券也可以進去。
目前12/1~12/11有個影視聽圖書館週活動,大家都可以免費進入,
可以看書,但不能借影片。
有興趣進入看看的朋友,要把握時間了!
有很多的櫃子,擺了許多雜誌、影片和書,旁邊有閱讀區。
我沒有仔細觀看有那些影片或書,以數量來說,感覺不是很多,
但如果這裡有些較不容易看到的收藏,那就有價值了。
我在美國大學圖書館裡看到的影音收藏相當多,借過很多影片回家看;
一般圖書館也有不少影片,都相當方便借閱。
這裡也有個人觀看影片的地方。
這是可以多人一起觀看影片的視聽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是1978年由行政院新聞局與民間集資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
為了保存臺灣電影、廣播、電視等的視聽文化資產做了不少努力。
2020年轉型為行政法人機構,由文化部監督,2022年1月7日開館。
目前參觀內部就只有三層樓,其中的三樓圖書館還是會員才能進入,
如果不是要看大影格和小影格放映的電影,展覽內容似乎不多。
才剛開放不到一年的展館,還是可以參觀一下囉。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網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
電話:(02)852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