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假期沒出遠門,就再次到國家電影中心走走。
傍晚的氣溫最宜人,這時外面還有些光線,是散步的好時光。
榮華路入口進門後右手邊是大影格、小影格放映廳的售票或取票處。
中心會安排放映節目,有些售票,有些免費觀賞,開演前再去索票。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節目總纜網頁 https://www.tfai.org.tw/zh/program/index
當時看到楊德昌特展,原來七月就開展,到昨天(10/22)結束。
楊德昌,1947年出生於上海,成長於臺北,2007因結腸癌病逝於洛杉磯,
他是1980年代臺灣最有代表性的導演之一。
對他特別有印象是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時到大專青年活動中心取景拍攝,
我們練完合唱被找去當臨時演員(當背景),拍到蠻晚的。
那時蔡琴是他太太,有到場陪拍。
後來1995年他們就離婚了,他再娶了鋼琴家彭鎧立。
搭電梯可以到三樓圖書館看更多關於楊德昌的書籍。
他的十大作品,一開始的"一九零五的冬天"是電影編劇並客串演出,
浮萍則是電視劇十一個女人系列之一,也是他導演生涯的開端。
其他導演了八部片,"青梅竹馬"是蔡琴和侯孝賢主演,他和蔡琴也是因為這部片而結識。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英文叫做A Brighter Summer Day,
其實是來自"Are You Lonesome Tonight"的歌詞。
而獨立時代的英文片名叫做A Confucian Confusion,也是蠻特別的。
一 一的英文片名是Yi Yi: A One and A Two,兩個一若是直書就會變成二,
據說A One and A Two也是爵士樂者演奏前的數拍,也是很奇妙。
最後一部武俠動畫"追風"只做到了試拍,
成了他2007年逝世前未完成的遺作。
楊德昌的十大電影,
是1992年他應英國電影協會《Sight & Sound》雜誌邀請所推舉的影史十大佳片。
特別放映有兩部,
"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以楊導為主角的紀錄片,
而"原子小金剛:宇宙的勇者"則是呼應楊德昌對手塚治蟲漫畫的喜愛與啟發。
據說他在建中時期就畫出以二戰為題材的漫畫,
後來在電影創作上也成了他很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在分鏡圖上,
在一樓展示現場也可以找到他的手繪分鏡圖。
販賣部也推出與他有關的書籍。
旁邊是光影食趣-伽利略食驗室,環境看起來簡單清爽,很安靜。
除了飲料甜點,也有幾樣飯、湯可點。
一樓中間有個"門",上面有導演的宣言,一張張的名言是可以取走的。
另一邊的門周圍還貼有手稿及分鏡圖的重製圖。
另一面有更多他的名言。
旁邊有三部機器,分別是膠卷電影的拍攝、放映與修復。
角落有更多關於楊德昌導演的資料展示。
這裡有楊德昌的簡介,牆上的電視播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預告片,
拿著相機的小男孩則是電影"一 一"裡面的角色。
去了第二次,仔細看了一下這張密密麻麻的表格,
本來看那字很小都看不清楚不想看,
看到是牯嶺街少年的故事場景表,決定找一下是否有我們做臨演的記錄。
看到下半頁有中山堂電影院、演唱會場的景,
往右邊最後面看,真的有記錄合唱團。
大專青年活動中心藍綠色的大門很有古意,
可惜也早就拆掉,現在是新生國小。
旁邊展示他畫的分鏡圖。
展示板的背面有更多資料。
小桌上有劇本可讀。
更多劇照。
這劇本上有寫筆記,還有分鏡圖。
楊德昌的電影英文名字以前對楊德昌不太瞭解,看了展覽似乎有多一點認識了。
四張音樂光碟與電影獨立時代角色圖解。
張震就是牯嶺街少年的主角,他是張國柱的兒子,當時的他才14歲。
看完展,發現有個新布置的閱讀角,
旁邊是個唱片角,不過我隔週再去,唱機就不在了。
上面放了六張唱片。
桌上擺了播放器,可以自行播來聽。
我從小就知道黑膠唱片,但我們家從來就沒有這機器。
唱針會一圈一圈慢慢往內圈移動。
這個小屋可以是個座位喔,我見到有人坐在這裡看書呢。
書櫃裡有幾本繪本和小說,也有一點玩具(可以給小孩玩)。
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有四本,茶金和魯冰花我看過電視劇和電影。
另一邊裡面有什麼書呢?
竟然有廣受全球人歡迎的小王子繪本!
小王子和他的玫瑰,
還有後來遇到的狐貍。。。
看完展覽,外面天都黑了。旁邊有個空曠的公園,散散步很舒服。
有空歡迎大家來看展,或是來看電影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官網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可從榮華路進入)
電話:(02)852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