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所發生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是近百年來臺灣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之一,災後政府開始投入地震相關研究計畫,在竹山進行斷層槽溝開挖及古地震調查時,發現現場保存了九二一地震的地表破裂原狀,而槽溝的剖面同時呈現出非常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這是多次地震所造成的結果,也是世界上非常難得見到的地質景觀,國內外學者們一致認同這裡具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及保存價值,因此教育部決定推動執行「竹山車籠埔斷層槽溝保存計畫─地震及生態園區」計畫,將這些寶貴的研究資料、地質景觀好好保存起來。
從「溪頭」山上下來,我們就前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竹山創立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它在102年5月1日正式開館營運,其實之前就知道這裡了,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安排來玩樂,所以直到現在才來拜訪囉!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前面有一個小庭院,種植了許多代表竹山的竹子,給人一股很清幽的感覺~~
庭院的另一邊有國內知名藝術家游文富運用在地產業竹子與震波而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 - 「振秧」~~
在入口處購票後就可以進入園區啦!
門口有個迎賓吉祥物 - 穿山甲賴瑞,穿著打扮就像個小小探險家,超可愛的呢!
一進園區,我們就先到櫃檯蓋紀念章,也有可愛賴瑞的章喔!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為兩層式的展示館,一樓為常設展區,主要展示地質科學教育的各種主題,進門左邊就可以看到罕見的車籠埔斷層槽溝剝片~~
我們從最右邊的廳室走入,看到一臺「地質時光機」,Fiona對這最有興趣了,立刻就挑戰了起來,呵呵!
「地質構造」相關介紹~~
只要將「地球歷史鐘」轉到11時59分,古臺灣就誕生啦!
關於「車籠埔斷層和槽溝開挖」的相關介紹~~
「硨渠貝化石」是現今考古海洋中最大的雙殼貝類,存活於臺灣島誕生的500萬年前,藉以象徵臺灣結束海洋前世,來到陸地的今生~~
「板塊運動」的相關介紹,還有一些互動的小遊戲,Fiona在這區玩了很久呢!
地層有鬆有硬,擠壓後就會產生褶皺,簡單的小互動,就能認識褶皺的原理~~
輕輕一推就能了解「逆斷層原理」,板塊擠壓下,上盤就會往上,下盤會往下的錯動~~
還有一個互動的螢幕遊戲,可以學習怎麼當地質學家,又跑又跳的選工具、鑿山壁、研究地質.....,Fiona說很好玩呢!
「臺灣地形劇場」可以搭乘熱氣球觀看臺灣各地,選定好地點後,就能俯瞰該區域的地形全貌囉!
「巖石的循環」相關介紹~~
最後方有「穿山甲特展」,將穿山甲的生活習性介紹的很詳細~~
「儀震天下特展」主要介紹臺灣的地震史,展示了地震儀、史料文獻與一些互動設施~~
穿過連接的走道來到了後方的「竹山車籠埔斷層溝槽」~~
「竹山車籠埔斷層溝槽」保存館為半圓球形的特殊建築,,主要功能在於維護科學研究的現場及展示珍貴的斷層槽溝,整體看起來超壯觀的呢!
二樓為特展區,目前的展示主題為「飛覽竹山」, 帶領民眾從空中鳥瞰竹山,看見921地震前後的地貌變化~~
透過不同時間所拍攝的竹山各地照片,進而來了解當地在921地震前後的變化~~
以竹編的裝飾設計,來展現竹山在地的特色 - 竹~~
也有一些竹山的景點介紹~~
2樓也有地震小互動遊戲~~
還設計了規劃行程的工具,不用擔心道竹山玩樂接下來的行程如何安排啦!太貼心啦!
從2樓才能清楚的看到這座竹山的小巨蛋,呵呵!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其實規劃的算是很完善,園區內對於地質與地震的解說很清楚,互動的小遊戲也不少,增添的看展的樂趣,有機會真的要來這走走,很適合親子共遊喔!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網站 : http://cfpp.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