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的臺灣味小吃變成平價時尚,夜市文化自然而然也能與時俱進,臺北萬華的華西街擁有上百家店面攤位,舉凡熟炒美食小吃、藥品健康、按摩服務、命理宗教、美容美甲及服飾通通包括在其中,光是30年老店就有40餘家,見證臺北發展的歷史,也是臺灣發展過程裡重要的街區之一。
改造過後的「北海道新鮮尤魚」以霓虹燈招牌設計,加上藍色背景,看起來就很有海洋風味,自民國55年開業以來累積不少舊雨新知,點上一盤現燙魷魚,沾著五味醬與芥茉特別對味,再配上一杯冰冰生啤酒,實在是夜市裡的一大享受啊!
華西街畫分為兩段,一段為美食攤位為主,另一段則為非美食店家,規劃的型式就像是日本的商店街,不同的是,這裡的氛圍飄著濃濃的臺灣味,從魯肉飯到虱目魚肚,另一頭瓜仔肉與蚵仔煎,每一攤都有著臺灣古早味的傳承。
比起九份老街更早享譽國際,觀光客源為其主力,所以店家的品質都有一定水準,不要小看一碗銅板美食,光是前置作業就得花費不少工夫,俗話說的行行出狀元,華西街就是最好的典範。
小時候來華西街印象最深刻的是「蛇」,老闆會在店門口表演,看得我目不轉睛,覺得老闆不怕蛇真是厲害,現在才知道原來喝蛇肉蛇湯會乒乓叫,難怪以前這麼多人圍著看表演。
現今因為動物保育的關係,不能在公開場合表演殺蛇,但這一段記憶卻是華西街生活的共同回憶,回想那個年代中華商場、鐵路地面化、圓環美食也都一一消失,但卻成為人們心中的美好回憶。
近幾年因為客群的轉變,以及人潮減少的因素進而影響到店家生意,但在電影艋舺上映之後,開始起了新一波高潮。
來到華西街就像回到那凍結的時間之中,唱片行、皮鞋店、書店、服飾百貨,沒有大型企業的公式化,更多了許多人情味。
這裡的店家不像現代人流行娃娃機的淺碟經濟,凡事做就要做到最好,哪怕是一本便宜的書,都要讓人覺得寫得專業物超所值,專賣命理書的進源書店有著大量專業書籍,若說第二還真沒人敢說第一呢!
而在美食也一樣對品質要有保證,像是專賣上午時段的「勇伯米苔目」,就是以甘甜湯頭傳香60年,從以前的攤車到現在改造店面之後,重新製作磁磚舖面,以棉麻色為主視覺,看起來更有鄉土時尚的味道,也能迎合年輕人的新鮮感。
說到老字號,經濟實惠的「大鼎肉羹」更常常高朋滿座,因為它的肉羹選用口感較好的後腿肉,而且湯汁不勾芡,純喝原味就能喝出自然甘甜,再配上一碗香菇滷肉飯,以銅板美食來說CP值相當高,至今已開業60多年,非常不容易呢!
走一段路的北港甜湯也有55年歷史,傳統的室內裝潢,賣的是實實在在的米糕粥,鍋裡煮著白色麻糬,吃在口中暖呼呼的,原來幸福也能如此簡單!
轉角入口處還有最流行的網美牆,這面牆可是五十年老店「華西街珍果」老闆堆出來的水果牆,鳯梨、蘋果、芭樂、火龍果五顏六色,看起來美極了!
店內招牌的薑汁蕃茄以薑、醬油、甘草調味,吃起來格外爽脆,除此之外也有受歡迎的水果冰及果汁,因為新鮮所以不論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喜歡,從小吃到大的人也不少呢!
部落客及網友狂推的「阿猜嬤甜湯」店門一開,滿滿好料都準備好了,看得出來食材相當新鮮,沒有多餘的裝飾,以純樸的甜湯呈現給大家,鹹圓、紅豆、花生熬煮得很到位,天氣冷冷的來上一碗最適合不過了!
才來到戶外區域,就聞到陣陣排骨香氣,原來是馬家莊便當正在炸排骨,疊成一座小山一樣,看起來就好好吃的樣子,每天所供應的便當量相當可觀,以實在的菜飯與雞腿排骨陪伴辛苦工作的人們,不論中午或晚上,提供滿滿活力的來源。
最後來到「源芳刈包」由老闆教我們如何做出好吃的刈包,店內販賣刈包、四神湯、小肚湯約六樣品項,以中藥滷汁將三層肉滷到入味,再包覆花生粉、香菜、酸菜等等好料,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就做好一顆刈包啦!
為了提供客人的不同需求,三層肉還分為有肥肉與沒有肥肉的,只要跟老闆說一聲就可以製你客製化,也是夜市攤販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在大家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終於做好美味的刈包了,做法簡單料多實在好好玩喲,料理教室大成功,我也來這顧攤好了,哈哈!
華西街觀光夜市交通相當方便,自龍山寺捷運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即可抵達,傍晚時分各攤販出來做生意的時間較為熱鬧,吃美食喝甜湯逛逛街,再走回龍山寺祈個福,一日生活圈就是這麼方便!
今天走訪許多五六十年的老字號,沿路好逛好買好好食,感受到什麼叫做行行出狀元,這就是記憶中的華西街,也是臺灣發展歷程最重要的艋舺,未來也要一起共創新榮景,繼續長長久久走下去!
FB : https://reurl.cc/k0v0r
IG : https://reurl.cc/2g3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