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科是臺中相當知名的手打烏龍麵店,對於一向特愛烏龍麵的我而言從之前就很有興趣了,
最近在臺北東區也開了間不小的新分店,
兩邊都是幽靜日式風格,簡樸中帶有裝潢,
就來介紹一下臺中的本店。
口味相當清淡取向,選材也有使用有機蔬菜,
不過......我也是臨門看到某某山的海報才注意到,這是間佛教素食餐廳XD|||
而且不完全日式、不完全中式,宛若置身於佛堂,該說很有個人主張吧?
詳細全文大圖版分享於: http://kagami.pixnet.net/blog/post/30627896
原味烏龍麵 180元
配料也相當豐富,
炸豆皮、紅蘿蔔、日本水菜、豆皮、海帶芽、炸天麩羅油渣(たぬき)、水芹菜、白芝麻,
雖然都是素料,卻為了符合中國佛教的素齋,
沒有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青蔥和洋蔥,
可是我超級希望能加點蔥花的啊!!!
已經是清湯麵了還沒有蔥的提味吃起來讓人若有所失Q口Q
不過穗科的選材很用心,品質至少都不錯又新鮮,
先不論這種既日又中混合還要顧及宗教限制外,
算是間很有自我主張和用心堅持的餐廳。
穗科的湯麵和配料都非常清爽,湯面幾乎沒什麼油脂,
我自己是淡口味的人,這道吃起來是沒什麼問題,
湯頭還比自己習慣的稍為略鹹了一點點,
不過偏好重口味的人吃穗科應該會很難滿足。
這邊非常值得推薦的是右下角的炸天麩羅油渣(たぬき),
他們家的滋味非常甘美!
尤其搭配昆布湯更能提味,吃起來是整碗最享受的部分,
我甚至樂意把整碗的配料通通換成炸天麩羅油渣也都可以!
真的好好吃喔~
其他配料的口感也都不重複且適中。
上面撒著的是日本鍋類麵類料理中常見的水菜,
在臺灣不算常見,不過偶而也可以在市場買到,
本身帶有一點獨特的草味,不會太濃,口感清脆。
穗科使用的是有機蔬菜,
菜葉上有很明顯的一顆顆蟲咬洞,
讓我忍不住離開前跑去跟店員確認XD
湯頭是非常清澈的昆布高湯,頗有關西淡口味的麵湯之風。
身為素食餐廳,熬煮時也沒有加柴魚片,
沒有加多少味醂和糖,所以相對上沒有日本口味的甘甜,
是比較純粹的鹹味清湯,味道不會太淡,
滋味單純,比起白湯略鹹。
不過湯裡撒上了大量的白芝麻和水芹菜末,
前者可以提供穗科選材中少有的香味,有很不錯的點綴效果。
水芹菜每一碎末都很有脆硬的口感,
不過味道很重,加上份量頗多,
尤其穗科是中式佛教素齋,並非是單純素食,
所以有提味效果的五辛(蔥、蒜、洋蔥、韭菜、興渠)等都不添加,
芹菜的味道比起其他清淡的蔬菜和豆製品,它一下就把其他滋味給蓋過去了,
包括湯頭,有喧賓奪主之嫌。
穗科的烏龍麵比市售的略細一點,
是店家特製手切的自製麵條。
不過吃到的時候,覺得沒有傳說和期待上的Q彈有勁,
只能說比市售冷藏烏龍麵包的要有彈性,
可居然還是輸給了我平常愛買的冷凍讚歧烏龍麵,
口感偏軟,毫無驚艷之處。
尤其他們家的麵條一旦泡湯後快速軟化,
從開始吃到吃一半時,口感又不同了,
建議上桌後盡快吃完。
個人非常喜歡吃烏龍麵,
單論麵條而言,個人覺得穗科並不出色,有點像是潮店?
食材不錯但是彼此間有點不太協調。
類似風格的店家(有提供日式烏龍麵)有很多都勝過這裡,
文末有介紹另外十間我覺得表現更好的臺北和臺中烏龍麵店。
不過來的時候聽到附近幾桌大部分人都點了冷麵,
回去一查也注意到比較多人推薦,
看來穗科的麵條甩乾不泡湯的狀況下才能發揮特色?
考慮下次去臺北店試試,只要它沒有像臺中店這樣明顯異味的話,
穗科我大概真的只會再去一次,吃個涼麵看看。
白湯烏龍麵 190元
白湯是有使用牛奶下去調的湯頭,
這點點菜時服務人員會說明,不能喝的人可能就要避免了。
我一向是覺得味道相襯的話,高湯中加牛奶是不介意的。
配料也跟原味幾乎相同,只有紅蘿蔔換成了白蘿蔔。
湯頭比較溫順,而且會弱化水芹的明顯味道,
整體比原味更加順口,我更喜歡白湯的滋味,
至少在這碗裡面配料與湯頭的相合度比較好,比較沒有嗆感。
不過這碗的麵條就更軟了,軟趴趴的拉起來都要斷了,
不是我要說......口感是烏龍麵的生命,
在已經沒有供應蕎麥麵、只有烏龍麵的現在,
還不能掌握好主角的表現,真的是很遺憾。
穗科的多方表現,我覺得只有裝潢、特色logo、食材有機這幾點值得讚許,
其他方面是只有及格邊緣。
不特別好吃,再來意願頗低。
芝麻豆腐 70元
個人一向很喜歡日式的黑芝麻豆腐,不如普通豆腐的柔嫩,
濃郁綿密的口感和深郁的芝麻味,口感滋味俱佳,
自從數年前在臺北知名無固定菜單壽司店MASA吃過後就特別注意,
有機會碰到會點來嚐嚐看。
穗科的單品小菜份量都不大,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這道菜拍照看起來特別小XD
實際上大約是單邊5、6cm的立方體,
黑黑的塊狀芝麻豆腐上淋著灑了白芝麻的特調味增醬,再放上現磨薑泥。
整體賣相是不錯,豆腐本身的芝麻味非常濃郁,口感也很棒,
不特別加糖所以不特別帶甜,除了香味外味道清淡。
單就芝麻豆腐本身是很優秀的,
以這個價格而言可以吃到有高級日本料理餐廳水準的很劃算,
不過......
醬汁個人覺得是個非常扣分的短處。
使用味增調製是沒有問題,不過酸味卻很明顯,又偏鹹,
加上上方的薑泥混有剛磨出來的薑末殘骸、辣味明顯,
特製醬汁在我看來對於芝麻豆腐不僅沒有輔佐效果,
反而掩蓋其芝麻香,甚是可惜,
吃的時後還要刻意把醬料撥開再吃,
如果哪天再點我一定會請求不要淋醬,只灑白芝麻就好了。
像隔壁桌也點了三盤單品小菜,
就只有留了半份芝麻豆腐剩下沒吃完。
菜單翻拍
就這個價位而言,已經比幾間日本開來臺灣的日式拉麵店還要貴一點的,
我覺得如果品質很好的話稍貴點也可以接受,
實際吃起來也沒有傳言中的美味,不得不說心裡是失望的。
這個價格以物價比較親民的臺中而言算偏高了,
不過相同價位搬到臺北東區營業,反而就會覺得還好了XD|||
我應該會找機會去臺北店吃吃看比較多人推薦的冷麵類,
聽說他們家頗受好評(?)的口感比較能發揮出來。
小菜類比較有興趣的是前兩項蔬菜味增捲餅和紅酒番茄,
如果我再點芝麻豆腐一定會拜託他們不要淋醬灑點芝麻就好了。
入席後,服務人員會先上小碗、水杯和餐具。
個人非常在意他們家的筷袋logo居然是個看起來跌倒的河童,
非常可愛又帶有趣味,
店面牆上也有幅五格的河童製麵圖,下面有照片,
對於這樣樸素中又有點嚴肅的氣氛很有轉換作用,我很喜歡:D
整體的家具都是木製的,從桌椅櫃架到地板,
座位相距頗為寬敞,毫不擁擠。
其實就空間而言,
穗科是採預約制的,其實可以增加更多席次來增加來客數,
不過他們卻沒有這麼做,
也能感受到他們對這間店的理念。
真的非常非常喜歡這組圖!
店家LOGO上的河童(日本水邊一種會惡作劇的妖怪)製做手打烏龍麵呢!
捏、伸、截、茄(?)、食,非常可愛的五張手繪插圖,
可惜錶框的玻璃會反光不是很好拍,不然真想每張來個特寫,
我實在對可愛的小插圖沒有抵抗力,
會想再來看看這幅畫V///V
不過穗科對我而言有個很致命性的缺點,
從拉開店門時就發現到,整間都瀰漫著一股燃燒東西的味道,
點完菜四處晃晃時才注意到,接近廚房的牆邊居然設有神龕!
如此居家感的擺設跟店內木質樸實的裝潢氣質有很大的落差,
除了完全不裝潢的家庭小館,我不太能接受店家尤其是餐廳等級的如此隨性。
穗科的料理本就清淡,空中的燃香味道一下就蓋過去了,
閉上眼聞不到菜餚香,
差個誦經聲就會以為置身佛堂吧?
我覺得這點就跟參加餐會卻噴了濃厚的香水一樣不夠得宜,
就算服務親切、環境舒適、料理美味,
沒辦法讓人全心投入享受,真的很浪費。
因為這個原因,我在進門時著實猶豫了好段時間,
難得到臺中還專程預約前來,不吃過就轉身離開好像很可惜,
而且不吃又不知道該轉去哪裡找別的餐廳,
所以硬著頭皮還是吃了,
但老實說我實在很想把麵端去沒有異味的門口或是洗手間|||
室內客座的空間真的很熏人,逃都逃不掉。
整體吃下來,烏龍麵在臺中的話個人目前還是首推若柳一筋和一藤井,
臺北則是田舍手打麵、三好長壽庵、尚更、麵太郎林森店、大戶屋、土三寒六和元吉屋,
還有專門賣咖哩烏龍麵的巢鴨古奈屋。
穗科的表現是不俗,不過主打的烏龍麵沒有到特別吸引我的表現,
尤其是湯麵類頗快就泡軟了,
覺得名過其實,甚是遺憾;
加上本身不茹素,穗科的配料種類雖多,
雖然我口味淡理論上應該是很合的,
但因為沒有肉、洋蔥和青蔥這些,所以吃起來就是少了那麼一份香味。
這一碗份量上和精神上吃完後都不夠飽足,
故價位上CP值不盡理想。
另外加上店內有神龕點香這個自己天生無法忍受的特點,
整間店從充滿了不舒服的味道,
這一餐飯吃的很是痛苦,比去了間料理味如嚼蠟的餐廳還要難受,
我想針對這點,今後是不會再去了,
頂多就去臺北分店一次,看看店景,
試試看比較獲得好評涼麵類,
整體上回流意願偏低,
不過這算是我個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環境所致,
家裡有神龕也習慣燒香拜拜的人或許不會介意吧?
整體上也不推薦給習慣外食、偏重口味和無肉不歡的人挑戰,
如果食量較大的人也可能會吃不飽;
若是想要偶而吃個清淡爽口又健康的午餐,或是對對齋素很有要求的人,
穗科倒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