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紀念1878紀念碑,我們就來到七星柴魚博物館。
之前曾來過,但現在又不一樣了。
因為花蓮有豐富的鰹魚漁產,1984年在此設立柴魚乾工廠,
2003年轉型成觀光博物館,不過2017年慘遭大火燒毀,2019年再度重生。
門口右側是手作體驗教室。
旁邊是七星柴魚博物館入口,水泥牆面上有些簡單的話語與裝飾。
柴魚財餘也,這個好!
在都市裡要找個地方靜靜還真不容易。
一般門票100元,團體門票50元,皆可折抵50元。
另有些免門票資格。如果想做體驗,也可以買優惠套票。
入口的對面是商店,參觀完博物館,就會經過商店出來。
買好了票,我們跟著導覽看展覽,一進門就是像工廠般的展間,有點低矮。
左側要進展間之前是鐵欄桿,可以看見地下室,
展示的是煙燻工廠的柴薪燃燒區。
右手邊隔著玻璃可以看到窗明幾淨的手作教室。
一樓是海洋生態教育的介紹。
黑潮發源於呂宋島東方的太平洋北赤道,溫暖的海水吸引魚群往北游,
使得臺灣近海漁源豐富。
在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許多大洋洄游性魚類,
以鰹魚、鮪魚、旗魚、雕魚、曼波魚等種類為主。
牽罟是古老的捕魚方式,大家一起來拉漁網。
定置漁網是長期設置在海中的漁具,就等魚兒群聚進網。
定置漁網模型。
之前在清水斷崖劃獨木舟有見過,不過即使在海中,也只見到一些浮球。
隔壁展間介紹一些黑潮中常捕到的魚,鰹魚就是柴魚喔。
每一個介紹板的前面可以拉起箱子,裡面有魚的模型,這一隻就是鰹魚喔。
另一間的介紹板則是可以翻的,一面是文字介紹,一面是圖片。
1984年就在使用的第一代柴魚刨片機,它有16支標準型刀片,
藉由馬達帶動圓形刀盤,讓高壓空氣推動活塞去推擠壓閥,
將柴魚條一片片削整成柴魚片。
來到二樓,有各種魚類的拓印區。
接著就是介紹柴魚的燻製方法和展示。
煙燻柴魚的工廠有四層,地下室是燃燒柴薪的地方,
一層、二層、三層是低溫燻焙室,每層控溫不同,柴魚待的時間在每一層也不一樣。
要先挑選新鮮結實的鯖科魚種,太老的會脆裂,太肥的易出油。
接著切除頭部與內臟後清洗,
將魚身裝籠排放在鐵架上,以90~95度C的水溫煮1~1.5小時。
煮熟冷卻後以人工剝除魚骨、魚尾和表皮,
再將分為上下兩半的魚放在鐵架上等待煙燻。
高溫燻焙8~10小時後,再採三層三階段間歇性低溫煙燻,
中間煙燻1~3天就要冷卻靜置一天,要經過24~30天才能完成。
選柴也有講究喔,否則會破壞魚肉的香氣。
常用的是九芎、木麻黃、龍眼木、荔枝木、欖仁樹。
柴魚還有分本節和龜節:
本節是三公斤以上的魚,將魚肉切成兩塊後,可以再長型各切兩塊。
龜節是三公斤以下的魚,只將魚肉切成兩塊就不再切。
各種魚的切片模型解說。
燻焙柴魚模擬。
最後走到三樓,有幾個小小的水族箱,裡面有些魚蠻特別的。
這是牛角箱河豚。
這魚是直立的,叫做刀片魚。
火焰貝
這圖片裡有隻蝦,還有一隻魚,好像就叫石狗公,模仿石頭也太逼真了!
除了幾個水族箱,旁邊還可花點錢到磁力釣魚池玩。
接著就下樓準備離開,經過蠻大的賣場,產品很多,大家都買了些產品回家。
走出戶外,就往七星潭走,圍牆上都是海中生物,圍牆內就是機場囉。
好久沒來七星潭了,今年二月去的時候天氣不太好,
只要沒下雨我們都覺得幸運。
諾大的海濱公園裡有不少石雕作品,這是大理石作品"迎風"。
有些棕櫚樹,風很大,但如果是夏天,應該蠻曬的。
遠望有顆人頭大理石雕像。
我們都沒走遠,就在堤岸上看海灣。
很美的七星潭,每年都有許多遊客,但只能遠觀美景,水域很危險喔。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148號
電話:(03)823-6100
營業時間: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