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東亞,馳騁港式點心風(fēng)雲(yún)話題的「添好運」,今年暑假在臺北車站前和億生活廣場隆重登臺半年後,排隊人潮還沒消退,隨即又跨足信義區(qū),在新光三越A8館美食街再起雲(yún)湧,是二店,也是首家百貨店,記得才剛排過站前店嚐過四大天王,如今信義店再度成為A8館美食街焦點,永遠排不完的隊伍不知什麼時候才能比較消退。
先來回憶一下站前店的四大天王,這應(yīng)該是目前所有嚐過添好運的人都嚐過的必點招牌。
香滑馬來糕:據(jù)主廚說這黑糖色可不是加了黑糖或色素的,是自然發(fā)酵出來的健康色,所以製作馬來糕是件非常費時耗工的事,常常需要觀察室溫及濕度變化做調(diào)整,如果疏忽了,整籠馬來糕就作廢了,所以嚐馬來糕時可要仔細品嘗一下馬來糕散發(fā)出來的自然香甜氣味及綿密柔軟的口感,才能體會原來平常吃到的馬來糕都是快速發(fā)酵出來的,口感的確不同。
黃沙豬潤腸:其實豬潤講的就是豬肝,以豬肝為底料的腸粉,粉皮厚薄適中不軟爛,醬油清香微甜鹹度剛好,豬潤內(nèi)餡算是飽滿不空洞,嚐起來有點像將臺灣的粉肝剁碎加點叉燒醬包在腸粉裡,很特別的口味。
香煎蘿蔔糕:這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的港式點心了,好吃的蘿蔔糕應(yīng)該是外酥內(nèi)軟,筷子夾起不能硬到搓不破,也不能軟到夾起就碎爛,添好運的蘿蔔糕軟硬適中,有時還嚐得到些許蘿蔔絲,也是道講究功夫的長壽點心。
酥皮焗叉燒包:這道叉燒包可以說不止是添好運的第一招牌,更是港式點心的一大創(chuàng)舉,一般叉燒包是以麵粉包裹像包子似的外皮,酥皮焗叉燒包是以菠蘿酥皮包覆,嚐起來外皮香酥內(nèi)餡柔滑,就像將叉燒包的內(nèi)餡包在臺灣的菠蘿麵包裡,在口感上是一大挑戰(zhàn),嚐新也嚐鮮,回想起在香港機鐵店吃到的酥皮叉燒包,感覺臺灣的美味多了,也許在自己的國度可以不慌不忙好好品嚐的緣故吧!
追加推薦鮮蝦波菜餃
這款蒸餃皮薄餡多,波菜與蝦肉比例搭配得合適,口感細緻滑口,皮Q香甜,個人認為這款蒸餃比純蝦餃要來得耐吃,多吃幾個也不覺得膩,相當(dāng)推薦!
添好運二店
位於新光A8-B2美食街的二店,佔地百坪,有136個座位,格局上與站前店相比寬大許多,色調(diào)店風(fēng)延續(xù)一貫的標準,有種來到香港分店的感覺,菜色上除了維持原有的菜單,比較特別的是多了三款臺灣限定主廚推薦新菜式:鼓油王炒麵、蘿蔔柱侯牛肚及椒鹽花枝丸,這三款目前只有二店這裡吃得到,也許一方面可以稍微紓解一點站前店的排隊人潮,但短時間內(nèi)“想吃就要排隊”恐怕還是無可避免的事。
信義店主廚推薦限定版三款新菜
鼓油王炒麵:以魷魚、叉燒、芽菜、高麗菜切絲及韭菜、蛋絲、香菜等豐富食材,使用香港特有的鼓油拌炒,看似濃油重鹹,但清爽順口,一盤128元稱得上價平料實。
蘿蔔柱侯牛肚:柱侯為粵菜的經(jīng)典醬料,由醬油老鼓與多種新香料及海鮮食材製成,將牛肚清蒸至軟嫩後,使用花椒、八角、薑、蔥、等香料調(diào)和,再與柱侯醬、蘿蔔以溫火煨煮,牛肚飽滿肥嫩,蘿蔔色滿入味,整體香氣濃郁,咬感扎實。
牛肚的比例相當(dāng)大氣,醬的很入味且軟嫩。
蘿蔔是現(xiàn)在當(dāng)季食材,沒有不好吃的理由,伴隨牛肚的獨特口感,讓入味的蘿蔔更香甜。
椒鹽花枝丸:選用新鮮蝦漿、花枝漿以一定比例調(diào)和,全程不摻粉並加入花枝塊增加口感,現(xiàn)點現(xiàn)炸,佐以七味粉、胡椒鹽,一口咬下可明顯嚐到花枝的咬勁,Q彈有勁,其實是很具臺灣味的小吃,果然是為臺灣特地打造的。
還沒嚐過添好運的,現(xiàn)在除了多了二店的選擇,明年計劃在臺北車站地下街及臺中七期再展更精緻寬廣的獨立店,屆時或許可以分散人流,不必非得要堆擠在一家店苦排等候囉。
添好運站前店
02-2370-7078
臺北市忠孝西路一段36號1樓
添好運信義店
02-2722-9358
臺北市信義區(qū)松高路12號B2(臺北信義新天地A8-B2)
更多好評文章
此文同步發(fā)表於:【米其林一星】北車+信義A8排到天荒地老就為「添好運」